今年以来,诸城市围绕创新提升“诸城模式”,按照潍坊市委、市政府的部署要求,以“三区”共建共享为路径,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,坚持问题导向,强化典型带动,狠抓措施落实,以担当抓好落实,努力打造村容整洁、环境优美、生态良好、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。
一、压实责任,快速推进。上半年我市“户户通”覆盖率仅为13.2%,同时也存在着个别村“柴草围村”以及整治标准不高、进展不平衡等问题。针对这些问题及潍坊督查暗访组通报,我们抓重点、克难点、强弱项、补短板,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百日专项行动,“下最大决心、用最大气力、付最大代价”进行整治,农村人居环境迅速改观。一是干部一线促落实。建立市级班子成员包靠镇街园区,市直部门包靠社区、副科级以上干部包靠村庄的包靠体系,全市1243个村庄全部落实1名副科级以上包靠干部,实现了村庄包靠全覆盖。二是严格节点保进度。制定出台《诸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估办法》和《评估细则》,一把扫帚扫到底、一把尺子量到底,以村为单位自验自查,找准不足,全面整治提升。三是严肃作风抓整改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“基层基础大会战”、“大竞赛大比武”的重要擂台,把严实作风贯穿工作全过程。对成效不明显、群众意见大的,严肃追责问责。
二、突出重点、精准发力。一是强化财政投入。克服财政资金紧张压力,筹资3亿元专项用于“户户通”奖补。对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,按照测量面积投资额的30%—50%给予奖补。二是动员多方参与。将动员发动贯穿始终,加大引导力度,采取市财政补一点,镇街财政出一点,社会能人捐一点、群众自筹凑一点等,多元化筹措资金,共筹措资金11亿元,硬化村内道路2千多万平方米。市财政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,筹措资金3亿元,用于户户通补助。全市共有20多万户群众参与捐款,捐资近1亿元。三是严把标准质量。聘请专业公司、专业技术人员旁站式监理,对各社区各村“户户通”工程材料、工程实施、工程管理等进行精细核算,加强质量监理和管护,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。截至目前,全市完成户户通村庄1173个,完成率达98.31%,基本实现“户户通”。
三、分类施策,全面提升。坚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统筹推进“十项共治”工作。一是扎实推进“厕所革命”。实施改厕提质扩面工作,今年新增改厕44516户,6处街道园区改厕29182户,累计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1万户。按照十有标准建设后续管护服务站11处,粪污中转站24处。二是加快推进污水治理。探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进管网、建污水站、建湿地、建沉淀池、循环利用等5种治理模式,全市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村庄257个,纳入城镇污水管网43个,建污水处理站或设施6个,氧化塘湿地生态处理5个,改厕融合133个,就地回用70个。三是抓好村庄清洁行动。大力推进“三清一改”,采用PPP模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,市财政每年投入运行资金1.27亿元,形成市场化、专业化运行机制,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5座。投资1.5亿元,扩建日处理能力5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。全域推进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,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%。四深化美丽乡村建设。坚持片区带动、全域提升,打造10个示范片区,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,潍坊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,潍坊市美丽宜居村庄32个,B类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90%以上。完成村级“美丽庭院示范户”创建10779户。五是村庄规划编制扎实推进。完成了208个农村社区规划的评估工作和1243个村庄的分类工作。
四、建管并重、长抓不懈。一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。将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纳入网格化管理,健全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,“建设运营一体、区域连片治理”,实现有制度、有标准、有队伍、有经费、有督查的“五有”管护。二是落实全民参与机制。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、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,所有社区、自然村实行街巷长负责,“五老”志愿参与,每天早晚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。三是严格督查考核机制。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考核评估办法,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,每月一次对镇街园区环境整治进行点评。采取明查暗访、督导督办、定期通报等方式开展督导检查,发现问题,及时“亮剑”。
作者: 薛丽
|